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历史
学院介绍
学位点介绍
现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办公室
师资队伍
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
特聘教师
荣休教师
博士后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学术成果
人才培养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学术刊物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
查看更多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举办“法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题讲座
10月29日下午,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法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题讲座。中马所副所长陈祥勤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法国鲁昂-诺曼底大学当代史、法国大学研究所教授、法文版马恩著作翻译团队成员让-努马·迪康热(Jean-Numa Ducange)的讲座主题为“饶勒斯、茹尔·盖得与法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介绍了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茹尔·盖得对于法国马克思主义早期进程的贡献,以及法国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著名活动家让·饶勒斯对于社会党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具体介绍了新发现的一封马克思致茹尔·盖得的完全未发表的信(1879年5月10日)的情况和主要观点。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斯蒂芬妮·罗萨(Stéphanie Roza)的交流主题为“18世纪的私有制问题与共产主义的诞生”。她介绍了法国大革命期间莫莱里、西耶斯和罗比斯庇尔等不同思潮的代表人物对私有制和财产权的观点和争论,以及巴贝夫关于私有财产的看法和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实践。与会人员就饶勒斯的思想、法国社会主义主要思潮、私有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由中马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
追寻上海的红色基因——以青年毛泽东在上海的活动为中心的调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青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唐源泽同学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支持下,开展题为“追寻上海的红色基因——以青年毛泽东在上海的活动为中心”的暑期社会实践,针对暑期项目前往上海毛泽东旧居,实地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在沪足迹。唐源泽同学在上海先后参观调研了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切身探寻了青年毛泽东在当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孕育的红色基因。9月3日上午,唐源泽同学先是来到上海茂名路毛泽东的“甲秀里”旧居,了解到这里曾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随后跟着旧居陈列馆内的历史导航索引,从1919年至1920年的“迎接破晓曙光”,到1921年至1923年的“播撒红色火种”,再到1924年的“吹响合作号角”“致力国共携手”“担当党的重任”“坚守合作底线”,最后到1926年的“唤起工农群众”,深刻地感悟了青年毛泽东作
共同富裕在浙江的地方实践调查
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调研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经过三年的不懈探索,浙江因地制宜,为全国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经验。2024年9月1日-7日,我院博士生李浩然赴浙江省绍兴市、衢州市、杭州市对共同富裕推进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探索与经验。9月1日,对绍兴市越城区尚巷村进行走访调研。尚巷村是中国唯一的师爷文化村落,是清代刑名师爷骆照的故乡。尚巷村依托“师爷”文化,促进农文旅相结合,以多元渠道促进村民增收。9月2日-5日,对衢州市高家镇盈川村、云溪乡希望新村、莲花镇莲花未来乡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盈川村依托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文化,构建“市场主导、企业运营、集体收储、村户参与”的共同经营机制。希望新村通过发展来料加工、食用菌等多元产业促民增收。莲花镇通过打造国际未来乡村,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社区质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农村居民向社区居民转变。9月5日-6日,对衢州市后溪镇上棠村、下棠村、泉井边村、后溪村以及杜泽镇杜泽老街进行调研
赓续中华文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的调查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26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项目支持下,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霞、邓雅杰,经济学研究生博士生陈珍珍远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实地调研凉山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状况。调研团队先后前往西昌市和越西县两地开展调研工作。团队在凉山州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大凉山的社会发展历史、地方人文、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回顾大凉山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感受历史巨变,学习“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从《阿惹妞》实景剧中一窥神秘多彩的彝文化风情;在航天大道的火把狂欢夜与30万人共举火把,尽情舞蹈,体验“火之夏夜”的独特魅力;在邛海泸山品味自然的美丽与生态的和谐。在越西县,调研团队沉浸式体验了原生态火把节,领略地道彝族风情,感受火把节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在非遗体验馆中细听月琴悠悠,口弦低鸣;在呷古村彝绣工坊里学着绣娘以针为笔以布作画,用一针一线绣出向往的生活;在群山环绕的书古镇上近距离观看彝族传统民俗竞技——一场大山里的盛典,感受最具彝族风情的速度与激情;在阳坡村高举点燃的火把游走于垄亩之中,
查看更多
04
2024-11
2024-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中国”人才项目申报结果公示
经本人申请、专家匿名评审,现将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2025年度“青马·中国”人才项目申报结果予以公示。如...
04
2024-11
2024-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入选结果公示
经本人申请、专家匿名评审,现将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2025年度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入选结果予以公示。如对结果...
04
2024-11
2024-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蒲公英研究生培优项目入选结果公示
经本人申请、专家匿名评审,现将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2025年度“青马·中国”人才项目申报结果予以公示。如...
23
2024-10
2024-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项目申报通知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
2024-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2025年度“蒲公英硕士培优培育项目”申报通...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研究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后备队伍建设,现根据上海...
查看更多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著《中国共产党创建研究》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集体研究的成果,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及组织建设展开研究,深入挖掘与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情况,早期报刊的创办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的传播、劳工阶级的形成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国外学者对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的研究等史料,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这既是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回溯,更是对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的致敬和纪念,具有一定的史料性价值。2019年初,中马所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单位商议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马所部分科研力量和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文献特色,组成课题组共同推进研究工作。该项目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资助。本书便是基于该项目研究报告修改后完成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培优培育”系列丛书之一。
2024-02-21
《哲学动态》||潘乐: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权力问题
《学术论坛》||段钢:对象性本质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史研究》||李庆云陈峻杰:海外学界对新时代中国叙事的研究及启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轩传树: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考察与比较——基于政党主体
《社会科学》||冯莉: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历史底蕴与价值内涵
《哲学分析》||孙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自觉、双向汇通与世界意义
查看更多
中马所23级博士生党员开展上海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赴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上海博物馆聆听“文物党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题党日活动
查看更多
马院硕博积极响应上海机关青年阅读马拉松超级赛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开展线上读书分享会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