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上海社科院马院)成立于2021年11月成立,是一家院属所管平台,主要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简称中马所)开展各项工作。
中马所成立于2012年3月,其前身是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但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可以回溯到上海社科院建院之初。上海社科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已汇聚一批资深专家和前辈学者,如沈志远、李培南、冯契、周抗、蓝瑛、姚耐、孙怀仁、袁恩帧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社科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4月,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正式成立,下设马列研究室,后成立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1993年2月,上海社科院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这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1994年中心被中央列为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五大基地之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成立,有效整合了全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2004年,根据中宣部要求,改名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此后一直沿用该名称直至2012年中马所成立。2018年底,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基地落地中马所。
2006年,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马所前身)成功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点,该学位点于2020年新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2021年新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整合我院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于2021年11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院党委决定,上海社科院马院主要依托中马所开展工作,中马所长兼任马院院长。
中马所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布局要求,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研)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教研)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研)室、《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等相关处室,以及所长室、副所长室、行政办公室。
上海社科院马院成立后,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聚焦重点、对标一流,陆续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在厚植原有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把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学科建设的动力,努力建设一个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富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一流学位点。
上海社科院马院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在传承我院“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特色的基础上,聚焦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国际性研究:一方面着力于从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学术高度和深度来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以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另一方面着力于从参与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伟大社会实践的宽度和广度来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交流合作,以回应当代中国和世界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上海社科院马院的发展目标是,凝聚我院多学科研究力量,深入推进和引领全市乃至全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使之成为:(1)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重镇;(2)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与阐释的重要学术机构;(3)当代中国和世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智库平台;(4)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新锐人才的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