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立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由“后发”走向“内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史进程,后者始终离不开前者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和经验总结反过来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现实,催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
一、自信自立是内在契合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在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是经验教训换来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没有什么教科书可以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熔铸、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回应以及互动融合充分表明,我们有能力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鲜活实践中提炼出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我们自己对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的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中国人去探索实现的社会主义。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自信,不要怕像了谁,也不要怕不像谁。自信自立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当然,前提是深化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路径,包括持续的理论探讨和系统总结。
二、“两个结合”是内在契合的基本方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论断,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根据,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理应实现“现实与历史”“现代与传统”的完整结合,“两个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借鉴、吸收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通达伟大传统的思想之源,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获取创新的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和治理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开创以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必然遵循普遍规律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方法和原则,并将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三、民族复兴是内在契合的共同目标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考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必然要以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建成能够驾驭市场和资本、实现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新型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贯穿其中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优化中国特色,合理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建构和阐释植根于中华悠久文化传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崭新形象,也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特色”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定位和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实践,它的理论表达便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也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